• 首页 >> 公示公告  >> 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公布《第七届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的通告
    • 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公布《第七届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的通告
      文章来源:河南种业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6-08-04]
      核心提示:

      豫农种植﹝2016﹞36 号

      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公布

      《第七届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第十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的通告

      2016年6月22日,第七届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在郑州召开第十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玉米、水稻、棉花、大豆、花生、西瓜、小麦等七种主要农作物41个新品种,现予以公布。

      第七届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审定通过品种目录

       

      作物

      序号

      品种名称

      审定编号

      供(育)种单位

      玉米

      1

      豫单9932

      豫审玉2016001

      河南农业大学

      2

      中科玉505

      豫审玉2016002

      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3

      鼎鑫11号

      豫审玉2016003

      河南金丹种业限公司

      4

      伟育2号

      豫审玉2016004

      河南宝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原阳县宝景农业科学研究所

      5

      豫禾863

      豫审玉2016005

      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6

      金通152

      豫审玉2016006

      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

      禾博士122

      豫审玉2016007

      河南178体育app官网官方种业有限公司

      8

      怀玉23

      豫审玉2016008

      河南怀川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水稻

      9

      汴稻1号

      豫审稻2016001

      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10

      新稻69

      豫审稻2016002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11

      信粳18

      豫审稻2016003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12

      Y两优800

      豫审稻2016004

      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

      13

      科两优9

      豫审稻2016005

      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

      14

      Y两优886

      豫审稻2016006

      河南农业大学

      15

      Y两优808

      豫审稻2016007

      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6

      Y两优188

      豫审稻2016008

      北京北农睿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7

      广两优9826

      豫审稻2016009

      信阳市旺达种业有限公司

      18

      信优糯5533

      豫审稻2016010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大豆

       

      19

      商豆1201

      豫审豆2016001

      商丘市农林科学院

      20

      安豆5156

      豫审豆2016002

      安阳市农业科学院

      21

      濮豆1788

      豫审豆2016003

      濮阳市农业科学院

      棉花

      22

      郑杂棉19

      豫审棉2016001

      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23

      豫棉50

      豫审棉201600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24

      中棉所94A213

      豫审棉2016003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5

      中棉所94A361

      豫审棉2016004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6

      百棉9号

      豫审棉2016005

      河南科技学院

      27

      中棉所3018

      豫审棉2016006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8

      银山14号

      豫审棉2016007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29

      百棉15

      豫审棉2016008

      河南科技学院

      30

      GB819

      豫审棉2016009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花生

      31

      豫花47

      豫审花2016001

      花生遗传改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32

      开农70

      豫审花2016002

      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33

      濮花28

      豫审花2016003

      濮阳市农业科学院

      34

      远杂12

      豫审花2016004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35

      信花425

      豫审花2016005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西瓜

      36

      百庆4号

      豫审西瓜2016001

      河南大学

      37

      大红宝

      豫审西瓜2016002

      河南省杜庄主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38

      朝晖

      豫审西瓜2016003

      开封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39

      福新7号

      豫审西瓜2016004

      河南省庆发种业有限公司

      40

      华晶十三

      豫审西瓜2016005

      洛阳市农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西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小麦

      41

      春丰0017

      豫审麦2016001

      张三坤

      附件2

      品 种 介 绍

      一、玉米品种

      1、品种名称:豫单9932

      审定编号:豫审玉2016001

      申请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育 种 者:陈彦惠、库丽霞、吴连成、祁相生

      品种来源:以自选系豫368系为母本,自选系BH40W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7-104天。叶色浓绿,幼苗芽鞘紫色,第一叶尖端椭圆形;主茎总叶片数20-21片,株型半紧凑,株高275-290cm,穗位高113-127.1cm;雄穗分枝5-7个,雄穗颖片微红,花药黄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6cm,穗粗5.1cm,穗行数16行,行粒数32-36粒;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329.6-374.8g,出籽率89.0%。平均田间倒折率0.3- 3.3%,倒伏率 3.3-11.5 %,空秆率1.1-1.2 %,双穗率 0.4-1.1 %。

      抗性鉴定:据2013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接种鉴定:高抗瘤黑粉病;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感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玉米螟。2014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鉴定:高抗弯孢菌叶斑病;抗小斑病、锈病、穗腐病;中抗茎腐病;感瘤黑粉病、玉米螟。

      品质分析: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验:粗蛋白质10.39%,粗脂肪4.37%,粗淀粉73.45%,赖氨酸0.33%,容重752g/L。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4000株/亩一组),7点汇总6增1减,增产点比率为85.7%,平均亩产630.3kg,比对照郑单958平均亩产567.4kg增产11.1%;2014年续试,12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比率为100%,平均亩产672.8kg,比对照伟科702平均亩产611.2kg增产10.1%;2015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13点汇总12增1减,增产点比率92.3%;平均亩产690.0kg,比对照伟科702增产7.5%。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6月上中旬麦后直播,中等水肥地3800株/亩,高水肥地不超过4000株/亩。

      2、田间管理:科学施肥,浇好三水(即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苗期注意防止蓟马、蚜虫、地老虎;大喇叭口期用颗粒杀虫剂丢芯,防治玉米螟虫。

      3、适时收获:玉米子粒乳腺消失或子粒尖端出现黑色层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推广种植。

      2、品种名称:中科玉505

      审定编号:豫审玉2016002

      申请单位: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王义波、董家璞、高飞、王爱芬、原志强

      品种来源:以自选系CT1688为母本,自选系CT335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8-104天。芽鞘紫色,叶片中绿,第一叶尖端圆到匙形;总叶片数19-20片,株型半紧凑,株高275-279.1cm,穗位高98-116.4cm,雄穗颖片绿色,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紫-紫色,雄穗一级分枝5个左右;果穗筒型,穗长18-18.9cm,穗粗4.5-5cm,穗行数14-18行,行粒数35.0-35.4粒,出籽率87.1-88.3%,秃尖长1.2-1.3cm。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红色;千粒重329-388.2g。 平均田间倒折率0.2-1.0%,倒伏率0.0-2.7%,空秆率0.4-1.1%,双穗率1.2%。

      抗性鉴定:2013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河南科技学院人工接种鉴定: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茎基腐病、矮花叶病、瘤黑粉病,中抗玉米螟、小斑病;2014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鉴定:高抗瘤黑粉病,抗玉米螟、弯孢菌叶斑病、锈病,中抗小斑病和穗腐病,感茎基腐病。

      品质分析: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粗蛋白质10.31%,粗脂肪3.86%,粗淀粉75.38%,赖氨酸0.32%,容重740g/L。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4000株/亩),7点汇总,7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630.1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1%,差异不显著;2014年续试,12点汇总,10点增产,增产点率83.3%,平均亩产656.0kg,比对照伟科702增产7.3%,差异极显著。2015年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13点汇总,13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733.1kg,比对照伟科702增产14.2%。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6月上中旬麦后直播,适宜种植密度4000株/亩左右。

      2、田间管理:科学施肥,浇好三水(即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苗期注意防止蓟马、蚜虫、地老虎;大喇叭口期用颗粒杀虫剂丢芯,防治玉米螟虫。

      3、适时收获:玉米子粒乳腺消失或尖端出现黑色层收获。机械化籽粒直收在成熟后3-5天收获最好。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推广种植。

      3、品种名称:鼎鑫11号

      审定编号:豫审玉2016003

      申请单位:河南金丹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朱坤

      品种来源:以自选系D443为母本,自选系X1257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9-105天。叶色深绿,第一叶尖端椭圆形;全株总叶片数19片,株型半紧凑,株高284-296.7cm,穗位高113-130.4cm;雄穗分枝5-7个,花药浅紫色;花丝紫色,果穗中间型,穗长17.5-18cm,秃尖长0.5cm,穗粗4.8-5.0cm,穗行数14-18行,行粒数34.6-38.1粒;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288.7-315.1g,出籽率87.4-89.0%。田间倒折率0.7-2.5%,田间倒伏率0.4-7.6%,空株率1.2-1.9%,双穗率0.1-1.0%。

      抗性鉴定:2013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河南科技学院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小斑病,抗大斑病、茎基腐病、矮花叶病,感瘤黑粉病、玉米螟,高感弯孢菌叶斑病;2014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鉴定:抗小斑病、锈病、穗腐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茎基腐病,高感瘤黑粉病、玉米螟。

      品质分析:据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验:粗蛋白质9.84%,粗脂肪5.17%,粗淀粉74.12%,赖氨酸0.31%,容重749g/L。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种区试(4000株/亩组),7点汇总,6点增产,增产点率85.7%,平均亩产631.5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3%,差异不显著;2014年区试,12点汇总,9点增产,增产点率75%,平均亩产646.8kg,比对照伟科702增产5.8%,差异显著;2015年生产试验,13点汇总,9点增产,增产点率69.2%,平均亩产662.9kg,比对照伟科702增产3.3%。

      栽培技术要点

      1、6月上中旬麦后直播,一般地力每亩密度4000—4200株,高水肥地每亩种植4500株左右。

      2、在田间管理上要做到及早间定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治虫等工作。加强前期水肥供应,一般在播后35天施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每亩30-40kg。

      3、注意中后期的玉米螟的防治工作,喷药或颗粒杀虫剂丢心均可,进行两次防治,效果较好。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推广种植。

      4、品种名称:伟育2号

      审定编号:豫审玉2016004

      申请单位:河南宝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原阳县宝景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陈伟程、徐照英

      品种来源:以自选系WY2M为母本,自选系WY2F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101-105天。叶色深绿,叶鞘微红,第一叶尖端椭圆形;主茎叶片数18-19片,株型半紧凑,株高256-276cm,穗位高95-105.5cm;雄穗分枝5-7个,雄穗颖片微红,花药黄色;花丝红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6.9-17.9cm,穗粗4.9-5.0 cm,穗行数16-22行,行粒数31.5-33.1,秃尖长1.4-1.5cm;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千粒重288.9-319g,出籽率85.9-87.2%。平均田间倒折率0.2-2.1%,倒伏率0.1-0.6%,空秆率0.6-0.7%,双穗率0.1%。

      抗性鉴定:2013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接种鉴定:高抗小斑病、瘤黑粉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矮花叶病、茎基腐病、玉米螟,感大斑病;2014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鉴定:高抗弯孢菌叶斑病,抗锈病,中抗小斑病、瘤黑粉病、穗腐病,感茎基腐病、玉米螟。

      品质分析: 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粗蛋白质11.44%,粗脂肪4.75%,粗淀粉73.21%,赖氨酸0.34%,容重711g/L。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4500株/亩),8点汇总,7点增产,增产点率87.5%,平均亩产657.1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5%,差异极显著;2014年续试,12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91.7%,平均亩产634.1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2%,差异极显著;2015年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11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718.8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3%。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6月上中旬麦后直播,适宜种植密度4500株/亩。

      2、田间管理:科学施肥,浇好三水(即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苗期注意防止蓟马、蚜虫、地老虎;大喇叭口期用颗粒杀虫剂丢芯,防治玉米螟虫。

      3、适时收获:玉米子粒乳腺消失或子粒尖端出现黑色层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推广种植。

      5、品种名称:豫禾863

      审定编号:豫审玉2016005

      申请单位: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李建刚、霍利玲、卓康、彭强、彭浩松等

      品种来源:以自选系S025为母本,自选系C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100-104天。叶片绿色,叶鞘紫色,叶缘绿色,第一叶圆形;总叶片数19片,株型半紧凑,株高283-296cm,穗位107-118cm;雄穗一级分枝3-5个,护颖浅紫色,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6.8-17.2cm,穗粗4.6-5.0cm,穗行数14-18行,行粒数31.7-33.5粒,出籽率86.7-87.8%,秃尖长1.0-1.3cm;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红色;千粒重340.4-354.8g;平均田间倒折率0.8-2.1%,倒伏率0.4-5.6%,空秆率2.8-3.3%,双穗率0.0-0.4%。

      抗性鉴定:2013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矮花叶病、瘤黑粉病、茎基腐病、玉米螟,感弯孢菌叶斑病。2014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鉴定:高抗弯孢菌叶斑病,中抗小斑病、锈病和穗腐病,感瘤黑粉病、茎基腐病和玉米螟。

      品质分析: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粗蛋白质11.08%,粗脂肪4.55%,粗淀粉72.38%,赖氨酸0.35%,容重778g/L。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4500株/亩),8点汇总,7点增产,增产点率87.5%,平均亩产654.8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1%,差异极显著;2014年续试,12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91.7%,平均亩产638.7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0%,差异极显著。2015年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11点汇总,10点增产,增产点率90.9%,平均亩产731.6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2%。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6月上中旬麦后直播,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

      2、田间管理:科学施肥,浇好三水(即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苗期注意防止蓟马、蚜虫、地老虎;大喇叭口期用颗粒杀虫剂丢芯,防治玉米螟虫。

      3、适时收获:玉米子粒乳腺消失或尖端出现黑色层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推广种植。

      6、品种名称:金通152

      审定编号:豫审玉2016006

      申请单位: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王忠宇、李绍明、林勇

      品种来源:以自选系NY60为母本,自选系B832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9-104天。叶色浅绿,叶鞘紫色,第一叶尖端椭圆形;全株总叶片数19-20片,株型半紧凑,株高267-282.8cm,穗位高98-111cm;雄穗分枝3-5个,雄穗颖片绿色,花药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7-18.4cm,秃尖长1.1-1.3cm,穗粗4.4-4.8cm,穗行数14-18行,行粒数33.7-35.9粒;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289.9-336.2g,出籽率86.4-87.8%;田间倒折率0.5-0.7%,倒伏率0.8-1.8%,空株率0.3-1.4%,双穗率0.2-0.7%。

      抗性鉴定:2013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接种鉴定:高抗矮花叶病,抗弯孢菌叶斑病、茎腐病、小斑病,感大斑病,高感玉米螟、瘤黑粉病。2014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鉴定:高抗茎基腐病、瘤黑粉病,抗小斑病、锈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穗腐病、玉米螟。

      品质分析: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粗蛋白质10.74%,粗脂肪4.54%,粗淀粉73.87%,赖氨酸0.35%,容重734g/L。

      产量结果:2013年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4500株/亩),8点汇总,8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617.4 kg,较对照郑单958增产12.2%,差异极显著;2014年续试,11点汇总,10点增产,增产点率90.9%,平均亩产613.7 kg,较对照郑单958增产5.1%,差异极显著。2015年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11点汇总,10点增产,增产点率90.9%,平均亩产704.9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2%。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6月上中旬麦后直播,中等水肥地4000-4500株/亩,高水肥地不超过4800株/亩。

      2、田间管理:科学施肥,浇好三水(即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苗期注意防止蓟马、蚜虫、地老虎;大喇叭口期用颗粒杀虫剂丢芯,防治玉米螟虫。

      3、适时收获:玉米籽粒乳线消失或籽粒尖端出现黑色层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推广种植。

      7、品种名称:禾博士122

      审定编号:豫审玉2016007

      申请单位:河南178体育app官网官方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冯朝旭、杨俊鹏、孙以标、翁恩起、赵力

      品种来源:以自选系S2613为母本,自选系ZH7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100-105天。叶片绿色,叶鞘紫色,第一叶尖端椭圆形;总叶片数20片,株型紧凑型,株高265-281.1cm,穗位95-112.0cm,护颖微红色,花药黄色;花丝浅紫色,雄穗一级分枝5-8个;果穗筒型,穗长16.5-17.2cm,穗粗4.6-4.7cm,穗行数14-18行,行粒数29.6-32.0粒,出籽率88.5-90.2%,秃尖长0.3-1.0cm;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红色;千粒重313.0-328.4g;平均田间倒折率1.0-2.2%,倒伏率0.2-3.0%,空杆率0.7-1.8%,双穗率0.3-1.2%。

      抗性鉴定:2013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接种鉴定:抗矮花叶病,中抗小斑病、瘤黑粉病、弯孢菌叶斑病、茎基腐病、玉米螟,感大斑病。2014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鉴定:高抗弯孢菌叶斑病、茎基腐病、瘤黑粉病,抗小斑病、锈病,中抗玉米螟,感穗腐病。

      品质分析: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粗蛋白质10.16%,粗脂肪4.00%,粗淀粉74.05%,赖氨酸0.33%,容重772g/L。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5000株/亩),7点汇总,7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655.3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5%,差异显著;2014年续试,12点汇总,10点增产,增产点率83.3%,平均亩产676.0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6%,差异极显著。2015年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13点汇总,13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674.8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9%。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6月上中旬麦后贴茬或浅耕灭茬后及时足墒播种,中等水肥地4500-5000株/亩,高水肥地不超过5000株/亩。

      2、田间管理:科学施肥,浇好三水(即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苗期注意防止蓟马、蚜虫、地老虎;种肥每亩可施复合肥7.5-10kg,大喇叭口前期每亩追施尿素30-40kg,遇旱及时浇水,注意防治玉米螟,大喇叭口期用颗粒杀虫剂丢芯,防治玉米螟虫。

      3、适时收获:玉米子粒乳腺消失或籽粒尖端出现黑色层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推广种植。

      8、品种名称:怀玉23

      审定编号:豫审玉2016008

      申请单位:河南怀川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 种 者:李文举、李继平、蒋付伟、王爱香、杜振华

      品种来源:以自选系HC212为母本,自选系HC14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101-105天。叶片绿色,芽鞘紫色,第一叶尖端椭圆形;总叶片数20.4片,株型半紧凑,株高295-306.8cm,穗位99-111.3cm;雄穗一级分枝5-8个,护颖微红色,花药浅紫色;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6.2-16.6cm,穗粗4.6-4.8cm,穗行数14-18行,行粒数31.5-34.3粒,出籽率87.1-87.7%,秃尖长0.5-0.6cm;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红色;千粒重322.7-351.2g; 平均田间倒折率0.9-1.4%,倒伏率0.1-2.1%,空杆率1.8-2.6%,双穗率0.2-2.1%。

      抗性鉴定:2013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河南科技学院人工接种鉴定:抗矮花叶病、茎基腐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玉米螟、瘤黑粉病。2014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鉴定:抗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茎基腐病、穗腐病,中抗锈病,感瘤黑粉病和玉米螟。

      品质分析: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粗蛋白质10.92%,粗脂肪4.76%,粗淀粉72.93%,赖氨酸0.38%,容重774g/L。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5000株/亩),8点汇总,8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650.2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6%,差异极显著;2014年续试,14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78.6%,平均亩产665.8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9%,差异极显著。2015年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13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率92.3%,平均亩产693.4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2.9%。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6月上中旬麦后贴茬或浅耕灭茬后及时足墒播种,中等水肥地4500-5000株/亩,高水肥地不超过5000株/亩。

      2、田间管理:科学施肥,浇好三水(即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苗期注意防止蓟马、蚜虫、地老虎;种肥每亩可施复合肥7.5-10kg,大喇叭口前期每亩追施尿素30-40kg,遇旱及时浇水,注意防治玉米螟,大喇叭口期用颗粒杀虫剂丢芯,防治玉米螟虫。

      3、适时收获:玉米子粒乳腺消失或籽粒尖端出现黑色层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推广种植。

       

      二、水稻品种

      1、品种名称汴稻1号

      审定编号:豫审稻2016001

      申请单位: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育 种 者:苏国民、汤玉煊、李绍伟、郑美成

      品种来源:镇稻99/秋丰

      特征特性:属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55-164天。叶绿色,主茎叶片数17-18片,株高102.1-106.3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剑叶挺直;穗长16.6-17.1cm,亩有效穗20.7-21万,每穗总粒数144.2-155.3粒,实粒数129.6-134.6粒,结实率86.7-90.3%,千粒重26.2-27.1g。

      抗性鉴定:2013年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对苗期稻瘟病各代表小种表现抗病,穗颈瘟表现中感;对白叶枯病代表菌株PX079、KS-6-6和JS49-6抗性表现为3级,对浙173抗性表现为5级;纹枯病为抗(R)。2014年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5,抗性表现为中感(MS);对白叶枯病代表菌株PX079表现为3级,对浙173、KS-6-6和JS49-6抗性表现为5级;纹枯病为抗(R)。

      品质分析:2014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出糙率83.9%,精米率73.4%,整精米率66.9%,粒长5.1mm,长宽比1.8,垩白粒率13%,垩白度1.2%,透明度1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85mm, 直链淀粉17.7%,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2015年检测,出糙率85.5%,精米率76.6%,整精米率73.3%,粒长5.0mm,长宽比1.9,垩白粒率29%,垩白度5.0%,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0mm, 直链淀粉16.2%,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三级。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河南粳稻区域试验,11点汇总11点增产,平均亩产657.8kg,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9.7%,达极显著标准;2014年续试,11点汇总11点增产,平均亩产649.1kg,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11.4%,达极显著标准。2015年参加河南粳稻生产试验,10点汇总10点增产,平均亩产636.6kg,较对照新丰2号增产10.8%。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沿黄麦茬稻区5月上旬播种,一般湿润育秧播种量30~40kg/亩。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旬移栽,中上等肥力田块,栽插株行距13.3cm×30cm,每穴3-4苗,高肥力田块株行距可增大至13.3cm×33cm,每穴3苗左右。

      3、田间管理:施足基肥,以施用有机肥为主,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总需氮量控制在20kg/亩左右,一般基肥占50-60%,分蘖肥占30%,穗肥占10-20%;科学灌水,要求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达到预期茎蘖数后,及时晒田,控水控肥,抑制无效分蘖;综合防治病虫害,重点做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以及稻瘟病等的防治工作。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沿黄稻区种植。

      2、品种名称:新稻69

      审定编号:豫审稻2016002

      申请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王书玉、薛应征、刘贺梅、孙建权、胡秀明等

      品种来源:新稻18号/苏北9号

      特征特性:属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51-157天,叶绿色,主茎叶片数平均19片;株高100.7-105.6cm,株型较紧凑,茎秆粗壮,穗长17.2-18.1cm,颖尖秆黄色,有短芒;谷粒椭圆形,种皮浅黄色;亩有效穗19.0-21.8万,每穗总粒数148.8-152.9粒,实粒数128.6-130.5粒,结实率79.0-87.7%,千粒重25.4-25.9g。

      抗性鉴定:2013年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对苗期稻瘟病ZE3、ZF1表现为感病,ZG1表现中感,其它小种表现抗病;穗颈瘟表现为感病;对白叶枯病四个代表菌株均表现为中抗;对纹枯病表现中抗。2014年鉴定:对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6.0,抗性为中感(MS);对白叶枯病PX079抗性表现为3级,对浙173、JS49-6和KS-6-6均表现为5级;对纹枯病表现为抗(R)。

      品质分析:2014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出糙率82.8%,精米率73.2%,整精米率70.2%,粒长5.1mm,长宽比1.9,垩白粒率14%,垩白度0.8%,透明度1级,碱消值6.5级,胶稠度72mm, 直链淀粉15.0%,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2015年检测,出糙率83.4%,精米率74.8%,整精米率71.8%,粒长4.8mm,长宽比1.8,垩白粒率18%,垩白度5.3%,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8mm, 直链淀粉14.8%。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豫南粳稻区域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亩产570.4kg,较对照郑稻18号增产12.9%,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续试,8点汇总7点增产,平均亩产582.4kg,较对照郑稻18号增产13.2%,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豫南粳稻生产试验,7点汇总7点增产,平均亩产600.4kg,较对照郑稻18号增产21.2%。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豫南稻区作麦茬稻栽培,5月10日前后播种;亩播种量30-35kg,秧龄控制在30-35天,稀播培育壮秧。

      2、栽插方式:6月上中旬移栽,栽插规格9×4寸,每穴2-5苗,做到浅插、匀栽,确保每亩20-25万穗,每穗180粒左右。

      3、田间管理:肥料施用原则是多元素平衡施肥,氮、磷、钾配合使用,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兼顾穗肥,中后期增施钾肥;一般亩施25kg复合肥作底肥,20kg尿素作分蘖肥,并配施磷、锌等微肥。管水原则是: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促苗,够苗适当晾田,灌浆成熟期浅水湿润交替,切忌大水长期浸泡。积极做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以及稻瘟病等的防治,特别是注意稻瘟病和稻曲病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南部稻区种植。

      3、品种名称:信粳18

      审定编号:豫审稻2016003

      申请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石守设、余明慧、程辉、胡建涛、王军威

      品种来源:方欣1号/镇稻88

      特征特性:属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50-156天。叶色浓绿,主茎叶片数平均17.8片;株高98.3-100.5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剑叶挺直;穗长17.4-17.8cm;亩有效穗数17.5-20.3万,每穗总粒数154.1-177.1粒,实粒数132.9-154.7粒,结实率85.9-87.5%,千粒重24.2-26.2g。

      抗性鉴定:2013年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对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4.75,综合抗性为感病(S);对白叶枯病四个代表菌株均表现为3级;纹枯病为抗(R)。2014年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5.50,综合抗性为中感(MS);对白叶枯病代表菌株PX079表现为3级,对浙173、JS49-6和KS-6-6抗性表现为5级;纹枯病为感(S)。

      品质分析:2014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出糙率82.9%,精米率73.1%,整精米率65.7%,粒长5.0mm,长宽比1.9,垩白粒率17%,垩白度1.2%,透明度1级,碱消值6.7级,胶稠度70mm, 直链淀粉15.0%,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2015年检测,出糙率84.4%,精米率76.5%,整精米率75.4%,粒长5.1mm,长宽比1.9,垩白粒率25%,垩白度5.9%,透明度1级,碱消值6.9级,胶稠度73mm, 直链淀粉15.1%。

      产量表现:2013年豫南粳稻区域试验,8点汇总7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560.0kg,较对照郑稻18号增产10.8%,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续试,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亩产596.1kg,较对照郑稻18号增产15.9%,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豫南粳稻生产试验,7点试验7点增产,增产点比例100%,平均亩产591.9kg,较对照郑稻18号增产19.5%。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豫南播期5月中上旬,1叶1心亩施断乳肥尿素5kg,3叶期亩施促蘖肥尿素7kg,移栽前5天左右亩施送嫁肥5kg,培育适龄多蘖壮秧。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旬秧龄26天左右移栽,肥水较好、早插田块栽插株行距13.3cm×33cm,每穴3~5苗;麦茬晚插和肥力较差的田块适度密植,株行距13.3cm×30cm,每穴4~6苗。

      3、田间管理:配方施肥,促苗早发稳长,施足基肥,掌握前重、中控、后补施肥原则,大田总氮量控制在20kg/亩左右。科学灌水,灌水要求是: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扬花、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达到预期穗数80%时晒田抑制无效分蘖,切忌后期断水过早。综合防治病虫害:重点做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以及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南部稻区种植。

      4、品种名称:Y两优800

      审定编号:豫审稻2016004

      申请单位: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周川广、朱发林

      品种来源:Y58S×R800

      特征特性: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45-150天,叶色浓绿,叶片内卷直立,主茎叶片数15-17片;株高110.8-116.8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穗长24.8-25.3cm,亩有效穗17.1-18.1万,每穗总粒数171.7-183.0粒,实粒数137.4-144.5粒,结实率76.9-82.4%,千粒重26.9-27.9g。

      抗性鉴定:2013年经江苏农科院植保所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2.25,抗性表现为中抗(MR);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表现对代表菌株浙173、PX079、JS-49-6、KS-6-6表现为中抗(3级);对纹枯病表现抗病(R)。2014年鉴定,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4.25,抗性为中感(MS);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JS-49-6、PX079、KS-6-6表现为中感(5级);纹枯病表现抗病(R)。

      品质分析:2013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武汉),出糙率80.7%、精米率70.3%、整精米率53.8%、粒长6.7mm、长宽比2.9、垩白粒率45%、垩白度5.4%、透明度2级、胶稠度90mm、碱消值3级、直链淀粉13.8%。2014年检测:出糙率80.5%、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1.3%、粒长6.6mm、长宽比2.9、垩白粒率52%、垩白度12%、透明度1级、胶稠度87mm、碱消值4级、直链淀粉14.5%。

      产量表现:2013年豫南籼稻区域试验,8 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亩产稻谷611.0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11.6%,极显著;2014年续试,10汇总9点增产,平均亩产稻谷601.6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8%,显著。2015年豫南籼稻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亩产675.3kg,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24%。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和密度:河南南部作中稻栽培,4月上旬适时播种,秧龄20-25天,田间移栽密度6×9寸,每穴插2-3苗。

      2、田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幼穗分化2期重施穗肥,亩施纯氮12-14Kg,氮、磷、钾比例1∶0.5∶1.1,基蘖肥、穗肥比例6∶4为宜。深水返青,浅水分蘖,亩苗数达15万左右及时排水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后期切忌断水过早。注意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南部稻区种植。

      5、品种名称:科两优9

      审定编号:豫审稻2016005

      申请单位: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孙梅元、梁云波、吴升高

      品种来源:科S/湘恢112-9

      特征特性: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46-149天;叶色浓绿,主茎叶片数13-15片,株高120.2-128.4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穗层整齐;穗长23.9-24.9cm,亩有效穗15.3-15.7万,每穗总粒数194.8-208.1粒,实粒数159.2-164.7粒,结实率76.5-82.3%,千粒重28.4-29.2g。

      抗性鉴定:2013年经江苏农科院植保所鉴定,苗期稻瘟病各代表小种表现抗病,穗颈瘟病综合抗性表现中抗(3级);对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表现为5级,PX079、JS-49-6和KS-6-6表现为3级;对纹枯病表现高抗(HR)。2014年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5.0,表现为中感(MS);水稻白叶枯病抗性代表菌株浙173、JS-49-6、PX079和KS-6-6表现为5级,对纹枯病表现抗病(R)。

      品质分析:2013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武汉),出糙率81.2%、精米率70.5%、整精米率57.8%、粒长7.1mm、长宽比3.1、垩白粒率25%、垩白度2.5%、胶稠度70mm、碱消值5.3级、透明度1级、直链淀粉14.1%。2014年检测,出糙率79.2%、精米率71.3%、整精米率64.9%、粒长7.1mm、长宽比3.1、垩白粒率28%、垩白度8.1%、胶稠度88mm、碱消值6.8级、透明度1级、直链淀粉14.4%。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豫南中籼稻区域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亩产稻谷614.5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12.3%,极显著;2014年续试,10点汇总9点增产,平均亩产稻谷601.8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8%,显著。2015年参加豫南中籼稻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亩产671.6kg,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河南南部作中稻栽培,4月上中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0kg,每亩大田用种量1.0kg,

      2、栽插方式:秧龄30天或主茎叶片数达5-6叶时移栽。种植密度20×25cm,每蔸插1-2粒谷苗,每亩插1.3万蔸,基本苗5-6万。

      3、肥水管理:用48%含量(18%N、18%K、12%P)的复合肥40-50kg作底肥,插秧后一周后用46%含量的尿素5-8kg作追肥,在禾苗幼穗分化到3-4期时施48%含量复合肥20-30kg,后期不宜断水过早。在苗期和破口期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南部稻区种植。

      6、品种名称:Y两优886

      审定编号:豫审稻2016006

      申请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育 种 者:李俊周、陈震、杜彦修、孙红正、彭廷等

      品种来源:Y88S×益恢66

      特征特性: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42-148天。叶色浓绿,叶片内卷,主茎叶片数平均17.5片;株高122.7-125.9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穗长25.7-27.4cm,亩有效穗16.0-17.4万,每穗总粒数172.1-203.7粒,实粒数146.0-176.5粒,结实率82.1-86.5%,千粒重26.7-28.8g。

      抗性鉴定:2013年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苗期稻瘟病各代表小种表现为抗病(0级),穗颈瘟表现中抗(3级);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KS-6-6表现为中感(5级);对PX079、JS-49-6表现为中抗(3级);纹枯病表现抗病(R)。2014年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级,表现中抗(MR);水稻白叶枯病各代表菌株均表现为中感(5级);纹枯病表现抗病(R)。

      品质分析:2013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武汉),出糙率79.3%、精米率69.8%、整精米率56.9%、粒长6.8mm、长宽比3.2、垩白粒率48%、垩白度7.2%、直链淀粉13.7%、胶稠度78mm、碱消值5级、透明度2级。2014年检测:出糙率79.6%、精米率71.9%、整精米率66%、粒长6.7mm、长宽比3.1、垩白粒率33%、垩白度8.6%、直链淀粉14.3%、胶稠度84mm、碱消值6.5级、透明度1级。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豫南籼稻区域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亩产稻谷603.5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10.3%,极显著;2014年续试,10点汇总9点增产,平均亩产稻谷606.5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6%,极显著;2015年参加豫南籼稻生产试验,8点汇总7点增产,平均亩产669.3kg,比对照品种丰两优4号增产5.3%。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河南南部作中稻栽培,4月上中旬播种为宜,秧田播种量每亩10kg,播种前用咪鲜胺溶液浸种,苗期用多效唑培育多蘖壮秧,秧龄30-35天为宜。

      2、栽插密度: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栽插规格16.7cm×26.6cm,亩栽1.5万穴;高肥力田块,栽插规格16.7cm×33.3cm,亩栽1.2万穴,每穴2谷苗。

      3、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氮、磷、钾配合使用,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兼顾穗肥,中后期增施钾肥。科学灌水,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够苗及时晒田,抽穗扬花期保持深水层,灌浆期干干湿湿,后期忌断水过早。及时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及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南部稻区种植。

      7、品种名称:Y两优808

      审定编号:豫审稻2016007

      申请单位: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韩仁长、余洪根、丁龙、黄冠、方先勇

      品种来源:Y58S×豪恢808

      特征特性: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41-144天。叶色浓绿,主茎叶片数平均17.5片,株高113.1-117.3cm,株型松散,茎秆粗壮;穗长25.4-26.6cm,亩有效穗16.1-17.2万,每穗总粒数173.7-181.1粒,实粒数142.4-160.6粒,结实率78.6-83.0%,千粒重26.2-27.5g。

      抗性鉴定:2012年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对稻瘟病菌各代表小种表现为抗病(0级),穗颈瘟表现中抗(2级);对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 KS-6-6均表现为感病(7级),JS-49-6表现为中感(5级),对PX079表现为中抗(3级);对纹枯病表现抗病(R)。2013年鉴定:对稻瘟病菌各代表小种表现为抗病(0级),穗颈瘟表现抗病(1级);水稻白叶枯病浙173表现为中感(5级),PX079、JS-49-6和KS-6-6表现为中抗(3级),对纹枯病表现抗病(R)。

      品质分析:2012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武汉),出糙率80.8%、精米率71.3%、整精米率56.3%、粒长7mm、长宽比3.2、垩白粒率42%、垩白度4.2%、胶稠度88mm、碱消值5级、透明度2级、直链淀粉13.8%;2013年检测:出糙率78.7%、精米率67.8%、整精米率56.1%、粒长6.8mm、长宽比3.2、垩白粒率54%、垩白度6.5%、胶稠度90mm、碱消值4级、透明度3级、直链淀粉13.4%。

      产量表现:2012年豫南籼稻区域试验,9点汇总8点增产,1 点减产,平均亩产稻谷573.0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6%,极显著;2013年继试,8点汇总7点增产,平均亩产稻谷581.5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2%,显著。2015年豫南籼稻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亩产稻谷669.0kg,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豫南作中稻栽培于4月底至5月初播种,亩用种量直播3kg,移栽1.5kg,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

      2、栽插方式:采用宽行窄距,6×8寸为宜,每穴插1-2粒谷苗,确保15-16万穗/亩,200粒/穗左右。

      3、田间管理:肥料施用原则是,氮、磷、钾配合使用,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兼顾穗肥,中后期增施钾肥;一般亩用25kg复合肥配合0.5kg锌肥作底肥,10kg尿素作分蘖肥。管水原则是: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孕穗、养花,后期干干湿湿,切忌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结实率及充实度。在破口前和灌浆后期注意稻瘟病、稻曲病、螟虫和稻飞虱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南部稻区种植。

      8、品种名称:Y两优188

      审定编号:豫审稻2016008

      申请单位:北京北农睿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丁乃然、宁万光、丁祺

      品种来源:Y58S×R18

      特征特性: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41-144天,叶色浓绿,叶片短而上挺,内卷,主茎叶片数平均17.8片;株高113.1-117.0cm,株型松散,茎秆粗壮;穗长25.2-26.1cm,亩有效穗16.9-18.3万,每穗总粒数174.8-186.1粒,实粒数142.9-151.7粒,结实率79.6-83.5%,千粒重27.0-27.5g。

      抗性鉴定:2013年经江苏农科院植保所鉴定,苗期稻瘟病各代表小种抗性为抗病(0级),穗颈瘟表现中抗(3级);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和PX079表现为中感(5级),JS-49-6和KS-6-6表现为中抗(3级);对纹枯病表现抗病(R)。2014年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级,表现为中抗(MR);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对JS-49-6和PX079表现为中感(5级),对KS-6-6表现为感(7级);对纹枯病表现抗病(R)。

      品质分析:2013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武汉),出糙率79.9%、精米率68.3%、整精米率41.8%、粒长6.9mm、长宽比3.3、垩白粒率85%、垩白度11.1%、直链淀粉19.8%、胶稠度70mm、碱消值4.2级、透明度3级。2014年检测:出糙率80.5%、精米率72%、整精米率64.4%、粒长6.9mm、长宽比3.2、垩白粒率48%、垩白度13.5%、直链淀粉18.6%、胶稠度58mm、碱消值6级、透明度2级。

      产量表现:2012年豫南籼稻区域试验,9点汇总9点增产,平均亩产稻谷573.0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7%,极显著; 2013年续试,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亩产稻谷589.5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7%,极显著;2014年续试,10点汇总10点增产,平均亩产稻谷612.8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7%,极显著。2015年豫南籼稻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亩产676.2kg,比对照品种丰两优四号增产6.26%。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豫南作中稻栽培,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田播种量控制在每亩10kg,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

      2、栽插方式:采用宽行窄距,6×8寸为宜,每穴插1-2粒谷苗,确保每亩15-16万穗。

      3、田间管理:肥料施用原则:氮、磷、钾配合使用,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兼顾穗肥,中后期增施钾肥,一般亩用25kg复合肥配合0.5kg锌肥作底肥,10kg尿素作分蘖肥。管水原则: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孕穗、养花,后期干干湿湿,切忌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结实率及充实度。注意螟虫、稻飞虱的防治工作,特别是破口前和灌浆后期注意防治稻曲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南部稻区种植。

      9、品种名称:广两优9826

      审定编号:豫审稻2016009

      申请单位:信阳市旺达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张士旺

      品种来源:广占63-4s×信丰9826

      特征特性: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46-151天。叶色浓绿,主茎叶片数平均17.4片;株高125.4-130.9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穗长26.3-27.2cm,亩有效穗16.1-16.4万,每穗总粒数180.3-209.5粒,实粒数150.4-175.0粒,结实率79.5-84.5%,千粒重27.7-29.0g。

      抗性鉴定:2013年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对苗期稻瘟病各代表小种表现抗病(0级),穗颈瘟表现中抗(3级);对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表现中感(5级),对 PX079、JS-49-6、KS-6-6均表现为中抗(3级);对纹枯病表现抗病(R)。2014年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级,表现中抗(MR);对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 KS-6-6表现中感(5级),对 PX079、JS-49-6表现为中抗(3级);对纹枯病表现抗病(R)。

      品质分析:2013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武汉),出糙率79.9%、精米率68.6%、整精米率55.9%、粒长6.9mm、长宽比3.1、垩白粒率24%、垩白度2.4%、直链淀粉16.5%、胶稠度70mm、碱消值6.5级、透明度1级,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三级。2014年检测:出糙率78.8%、精米率70.6%、整精米率62.5%、粒长6.8mm、长宽比3.1、垩白粒率20%、垩白度4.0%、直链淀粉15.6%、胶稠度81mm、碱消值6.8级、透明度1级。

      产量表现:2013年豫南籼稻区域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亩产稻谷598.5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9.3%,差异极显著;2014年续试,10点汇10点增产,平均亩产稻谷620.3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8.0%,差异极显著;2015年豫南籼稻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亩产稻谷688.9kg,比对照种丰两优四号增产8.3%。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豫南部地区作中稻,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为宜,秧田播种量每亩10kg左右,秧龄控制在30-35天。

      2、栽插方式:采用宽行窄距,5×9寸为宜,每穴插1-2粒谷苗,确保每亩15-16万穗。

      3、田间管理:肥料施用原则:氮、磷、钾配合使用,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兼顾穗肥,中后期增施钾肥;一般亩用40kg复合肥作底肥,7.5kg尿素作分蘖肥。管水原则: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孕穗、养花,后期干干湿湿,切忌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结实率及充实度。注意螟虫、稻飞虱和稻曲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南部稻区种植。

      10、品种名称:信优糯5533

      审定编号:豫审稻2016010

      申请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王青林、马汉云、霍二伟、扶定、沈光辉等

      品种来源:信3122Awx×信糯恢5533

      特征特性: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40-145天。叶色浓绿,主茎叶片数平均16.4片;株高124.5-128.8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穗长24.8-25.6cm,亩有效穗16.3-17.1万,每穗总粒数181.0-186.3粒,实粒数145.0-164.5粒,结实率85.0-80.1-88.3%,千粒重27.5-28.5g。

      抗性鉴定:2013年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对苗期稻瘟病各代表小种表现抗病(0级),穗颈瘟表现中抗(3级);对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表现感病(7级),对 PX079、KS-6-6表现为中感(5级),对JS-49-6表现中抗(3级);对纹枯病表现抗病(R)。2014年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4级,表现中抗(MR);对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KS-6-6 、JS-49-6表现为中感(5级),对 PX079表现中抗(3级),对纹枯病表现感病(S)。

      品质分析:2013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武汉),出糙率78.8%、精米率66.6%、整精米率42.7%、粒长6.8mm、长宽比3.2、直链淀粉2.4%、胶稠度100mm、碱消值4.2级;2014年检测:出糙率79.8%、精米率71.4%、整精米率65.4%、粒长6.6mm、长宽比3.0、直链淀粉1.5%、胶稠度100mm、碱消值5.0级,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优级。

      产量表现:2013年豫南籼稻区域试验,8点汇总7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稻谷587.0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2%,差异不显著;2014年续试,10点汇总8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亩产稻谷600.0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5%,差异显著;2015年豫南籼稻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亩产稻谷668.5kg,比对照品种丰两优四号增产5.0%。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豫南稻区作春稻露地栽培,4月25日左右播种为宜;作麦茬稻栽培,于5月3日左右播种为宜。大田亩用种1.0kg左右,秧龄控制在35天左右。

      2、栽插方式:采用宽行窄距,5×8寸为宜,每穴插1-2粒谷苗,确保每亩15-16万穗,每穗180粒左右。

      3、田间管理: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重施底肥,注意N、P、K肥的搭配使用;分蘖肥要在移栽后4~6天施入,力争早施促早发。采用前期浅水勤灌促分蘖,中期适时晒田,灌浆中后期干湿交替至成熟,保根养叶增粒重。做好病虫害防治,移栽前要加强对稻蓟马的防治,晚播田要注意对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和白叶枯病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南部稻区种植。

       

      三、大豆品种

      1、品种名称:商豆1201

      审定编号:豫审豆2016001

      申请单位:商丘市农林科学院

      育 种 者:张琪、闫向前、寇传喜、孙化军、闫延梅

      品种来源:开豆4号 /郑91107

      特征特性:属有限结荚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08.5-114.2天。株型紧凑,株高74.4-85.9 cm;有效分枝数2.7-3.5个,主茎节数14.1-16.0个;叶片卵圆形,白花,灰毛,荚褐色,单株有效荚数53.6-56.6个,单株粒数100.9-125.5粒,百粒重16.0-18.2 g;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脐褐色,成熟落叶性好;抗倒性0.5级。

      抗性鉴定:2013、2015年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抗病性鉴定:对花叶病毒病SC3表现中感/中抗,SC7表现感病/中感。

      品质分析:2013、2014、2015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43.32 %/41.32 %/39.14 %,脂肪20.54 %/20.71 %/22.39 %。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12点汇总10点增产,平均亩产202.9 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7.7 %,差异极显著;2014年续试,11点汇总8点增产,3 点减产,平均亩产212.5 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0.7 %,差异极显著。2015年河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亩产211.6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9.4 %。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6月上中旬播种,每亩播量4-5 kg;可采取宽窄行条播或人工点播,行距约40 cm等行播种,株距10-14 cm,每亩密度1.2-1.5万株。

      2、田间管理:早间苗、早定苗、早中耕除草,及时防治虫害。7月中下旬每亩用50 ml氧化乐果加水50 kg防治蚜虫,8月中下旬每亩用20 %速灭杀丁等菊酯类农药10-15 ml,加水50 kg喷雾,防治大豆食心虫、斜纹夜蛾等,始花期每亩追施磷酸二铵10 kg。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夏大豆区种植。

      2、品种名称:安豆5156

      审定编号:豫审豆2016002

      申请单位:安阳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徐淑霞、周青、申为民、张志民、郑丽敏等

      品种来源:周9521-3-4/获黄三选-3

      特征特性:属有限结荚中熟品种,生育期107.0-112.2天。株型紧凑,株高62.6-78.9cm,有效分枝数1.9-3.1个,主茎节数14.7-16.4个;叶片卵圆形,白花,灰毛,荚灰褐色,单株有效荚数43.2-49.3个,单株粒数85-102.7个,百粒重23.8g;籽粒椭园,种皮黄色,脐褐色,成熟落叶性好;倒伏性0.5级。

      抗性鉴定:2013、2015年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表现中感/中抗,SC7表现中感/中感。

      品质分析:2013、2014、201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分析,蛋白质(干基)含量44.62%/42.71%/42.13%,粗脂肪含量19.31%/19.50%/19.77%。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12点汇总,11点增产,平均亩产205.2kg,较对照品种豫豆22增产8.9%,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续试,11点汇总10点增产,平均亩产219.6kg,较对照品种豫豆22增产14.4%,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河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亩产213.8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0.5%。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适播期6月上中旬,亩用量5kg左右,行距0.4m,株距0.13m,密度1.25万株/亩左右。

      2、田间管理:适时中耕,初花期加强肥水管理;中后期注意旱浇、涝排,保花增荚;及时防治豆荚螟、造桥虫、豆天蛾等主要害虫;成熟后适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夏大豆区种植。

      3、品种名称:濮豆1788

      审定编号:豫审豆2016003

      申请单位:濮阳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杨彩云、王晓莲、于会勇、李江涛

      品种来源:濮豆6018 /郑196

      特征特性:属有限结荚中熟品种,生育期111.0-117.2天。株型紧凑,株高74.6-88.8cm;有效分枝2.7-3.0个,主茎节数15.5-17.6个;叶片卵圆形,白花,灰毛,荚褐色,单株有效荚数47.3-59.6个,单株粒数89.1-117.1粒,百粒重20.6-23.1g;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脐黄色,成熟落叶性好;抗倒性1.0级。

      抗性鉴定:2013、2015年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抗病性鉴定: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表现中抗/中感,SC7表现感病/中感。

      品质分析:2013、2014、2015三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42.92%/41.38%/39.56%,脂肪含量19.22%/19.73%/19.85%。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12点汇总,7点增产,5点减产,平均亩产203.5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8.0%,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续试,11点汇总,10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220.1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4.7%,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河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亩产215.5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1.6%。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适宜播期为6月上中旬,足墒播种,亩播量4-5㎏;行距40-50cm,株距10-13cm,中上等肥力亩留苗1.2-1.3万株,中、低产田亩留苗1.4-1.5万株。

      2、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间、定苗;分枝期结合中耕依据肥力情况适量追肥,一般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5-20 kg,中上等肥力应以磷、钾肥为主,中等以下肥力加追适量氮肥;花荚期及时防治虫害;遇旱灌水,遇涝排水,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夏大豆区种植。

       

      四、棉花品种

      1、品种名称:郑杂棉19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1

      转基因生物名称:郑ZM19

      申请单位: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贾新合、李宾、王保勤、刘书梅、杨晓明等

      品种来源:郑HN323×郑HN289

      特征特性:单价转抗虫基因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14-117天。植株塔型,较松散,株高99.6-118.3cm;叶色深绿,叶片掌状,中等偏大,茎杆茸毛较少;铃卵圆型,较大;第一果枝节位6.3-7.1节,单株果枝数13.1-14.6台,单株结铃23.2-23.9个,铃重6.1-6.8g,衣分38.6-42.6%,子指10.6-11.2g,霜前花率94.8-96.9%。

      抗病鉴定:2013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性鉴定:枯萎病指8.8,黄萎病指18.4,抗枯萎病和黄萎病;2014年鉴定:枯萎病指3.7,黄萎病指17.1,抗枯萎病和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5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603,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3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3mm,断裂比强度29.7cN/tex,马克隆值5.30,整齐度指数85.5%,伸长率5.7%,反射率79.8%,黄度7.6,纺纱均匀性指数140。2014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4mm,断裂比强度28.5 cN/tex,马克隆值5.6,整齐度指数84.0%,伸长率5.3%,反射率75.2%,黄度7.3,纺纱均匀性指数122。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区域试验,9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80.8kg、109.6kg、100.4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3.3%、13.8%、12.5%,皮棉比对照鲁研棉28增产极显著;2014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62.9kg、111.2kg、107.6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4.0%、15.5%、15.5%,皮棉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极显著。2015年河南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98.9kg、125.3kg和116.9kg,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5.2%、15.9%和15.0%。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适期播种,露地直播4月25-30日,地膜覆盖播期4月15-25日,移苗时间为5月10-20日。一般棉田密度为2000-2500株/亩,高水肥棉田为1500-2000株/亩,肥力较差棉田为2500-3000株/亩。

      2、田间管理:施足有机肥,增施氮、磷、钾肥,配施微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及时去除叶枝、赘芽和腋芽,摘除中下部空果枝和老叶;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

      3、病虫害防治:根据田间病情预测,提前用苗菌敌、枯黄克星、多菌灵等杀菌剂600~800倍水溶液均匀喷雾,防止病害发生或扩展蔓延,在发病期连防2-3次;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幼虫达到10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河南省各棉区春棉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品种名称: 豫棉50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2

      转基因生物名称: 豫棉50

      申请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育 种 者:房卫平、唐中杰、吕淑平、谢德意、聂利红等

      品种来源: 9917×银山8号

      <!--[if !vml]--><!--[endif]--><!--[if !vml]--><!--[endif]-->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11-115天。株型塔型、较松散,株高104.1-107.3cm,叶色深绿,叶片掌状,茎杆少毛;铃卵圆形,中等偏大,吐絮畅。第一果枝节位6.5-6.8节,单株果枝数13.3-14.1台,单株结铃21.8-23.9个,单铃重5.9-6.7g,子指10.3-11.0g,衣分38.9-40.41%,霜前花率95.7-96.34%。

      抗病鉴定:2012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性鉴定:枯萎病指16.0,黄萎病指30.3,耐枯萎病和黄萎病;2013年鉴定:枯萎病指19.0,黄萎病指28.6,耐枯萎病和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4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98%,Bt蛋白表达量952,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2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阳)检测:上半部平均长度29.9mm,断裂比强度31.2cN/tex,马克隆值4.9,整齐度指数85.2%,伸长率5.6%,反射率78.5%,纺纱均匀性指数148.3。2013年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3mm,断裂比强度29.4cN/tex,马克隆值4.6,整齐度指数84.6%,伸长率5.3%,反射率79.0%,纺纱均匀性指数143.3。

      产量表现: 2012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区域试验,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292.7kg、皮棉116.3kg、霜前皮棉111.2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8.5%、6.7%、6.1%,皮棉增产显著;2013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261.0kg、皮棉100.0kg、霜前皮棉95.9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7.8%、9.0%、9.5%。2014年河南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9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66.0kg、107.5kg和103.2kg,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3.4%、10.3%和11.7%。

      栽培技术要点:

      1、种植时间和密度:育苗移栽可在4月上旬,春直播4月中下旬,盖膜4月中旬。种植密度以每亩2000株左右为宜。

      2、田间管理:底肥,尿素10-15kg,复合肥40kg,套种棉麦收后亩尿素10kg,钾肥10kg;盛花期尿素20kg以上;打顶后注意补施盖顶肥。遇旱适时浇水,遇涝及时排除积水。

      3、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和盲蝽象,中后期注意防治夜蛾和棉铃虫。

      4、适时化调:缩节安化调,开花前一般不用生长抑制剂,开花后酌情轻控,一般亩施缩节安用量:初花期0.8-1g/亩,盛花期7-8月初1g-1.5g/亩。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河南省各棉区春棉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3、品种名称:中棉所94A213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3

      转基因生物名称:中棉所94A213

      申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育 种 者:范术丽、喻树迅、魏恒玲、庞朝友、王龙等

      品种来源中棉425×特早熟材料92047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杂交夏棉品种。生育期98-103.6天。植株筒型,株高64.4-72.0cm,第一果枝着生5.5-5.6节,叶绿色,叶片掌状,缺刻浅,茎杆茸毛稀,青紫色;铃卵圆型,铃面粗糙,有钝尖;单株结铃10.8-12.5个,铃重5.0-5.5g,衣分40.2-42.8%,子指10-10.4g,霜前花率89.3-95.7%。

      抗病鉴定:2012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枯萎病指1.8,黄萎病指31.1,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3年鉴定:枯萎病指9.9,黄萎病指32.9,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5年经农业部转基因环境安全及植物抗性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597,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2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3mm,断裂比强度30.5 cN/tex,马克隆值4.6,整齐度指数86.1%,伸长率6.2%,反射率78.3%,黄度7.8,纺纱均匀性指数152.8。2013年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4mm,断裂比强度32.4 cN/tex,马克隆值5.27,整齐度指数85.3%,伸长率5.9%,反射率77.3%,黄度8.0,纺纱均匀性指数144.8。

      产量表现:2012年河南省夏棉品种区域试验,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00.0kg、80.1kg和71.2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1.3%、6.4%、6.1%;2013年续试,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21.2kg、89.0kg和84.1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9.1%、16.5%、17.3%。2014年河南省夏棉生产试验,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186.5 kg、78.5 kg和75.0 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4.0%、5.5%和5.5%。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5月中下旬播种,移栽棉田5月10日左右育苗,麦收后及时移栽。

      2、合理密植:两熟棉田每亩5000株。

      3、田间管理:两熟棉田,麦收后要及时灭茬,灌提苗水,施提苗肥,以促早发。两熟棉田,前茬作物应施足基肥,苗期和盛蕾后期追肥,花铃期叶面喷肥。

      4、及时防治虫害:二代棉铃虫一般不用防治,三、四代棉铃虫严重发生年份兼治,对非鳞翅目害虫如棉蚜、棉叶螨、棉盲蝽等要及时防治。

      5、适时化调:开花初期用低浓度缩节胺加以调控,花铃期特别是打顶后,应根据棉花的长势,加大缩节胺的用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于河南省棉区夏棉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4、品种名称:中棉所94A361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4

      转基因生物名称:中棉所94A361

      申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育 种 者:范术丽、王龙、王寒涛、喻树迅、庞朝友等

      品种来源:中棉425×中605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杂交夏棉品种,生育期94-101天。植株塔型,较松散,株高73.7-75.2cm,叶色深绿,叶片掌状,中小;茎杆茸毛稀,青紫色;花冠乳白色;铃圆型,有钝尖,铃面光。第一果枝着生5.3-5.5节,单株有效铃10.8-11.6个,铃重5.1-5.8g,子指10.2-10.4g,衣分38.1-42.8%,霜前花率89.2-93.5%。

      抗病鉴定:2012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枯萎病指4.8,黄萎病指30.7,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3年鉴定:枯萎病指17.5,黄萎病指32.5,耐枯萎病和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5年经农业部转基因环境安全及植物抗性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601,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2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8mm,断裂比强度31.4 cN/tex,马克隆值4.7,整齐度指数86.3%,伸长率5.4%,反射率78.7%,黄度7.9,纺纱均匀性指数155.3。2013年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7mm,断裂比强度32.8 cN/tex,马克隆值5.3,整齐度指数85.2%,伸长率6.2%,反射率76.4%,黄度8.5,纺纱均匀性指数145.0。

      产量表现:2012年河南省夏季杂交棉区域试验,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231.8kg、皮棉87.8kg、霜前皮棉78.4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13.4%、15.7%、17.4%,皮棉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极显著;2013年续试,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223.7kg、皮棉89.6kg、霜前皮棉83.5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10.8%、17.0%、18.1%,皮棉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极显著。2014年河南省夏棉生产试验,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03.6kg、87.3kg和81.3 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13.6%、17.2%和14.4%。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5月中下旬播种,移栽棉田5月10日左右育苗,麦收后及时移栽。

      2、合理密植:每亩5000株。

      3、田间管理:麦收后要及时灭茬,灌提苗水,施提苗肥,以促早发。

      前茬作物应施足基肥,苗期和盛蕾后期追肥,花铃期叶面喷肥。

      4、及时防治虫害:二代棉铃虫一般不用防治,三、四代棉铃虫严重发生年份兼治,对非鳞翅目害虫如棉蚜、棉叶螨、棉盲蝽等要及时防治。

      5、适时化调:开花初期用低浓度缩节胺加以调控,花铃期特别是打顶后,应根据棉花的长势,加大缩节胺的用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于河南省棉区夏棉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5、品种名称:百棉9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5

      转基因生物名称:百棉9号

      申请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育 种 者:王清连、张金宝、王清田

      品种来源:百棉1号 × BMD016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13-116天。植株塔型,较紧凑,株高103.2-113cm,叶色深绿,叶片中等大小;茎杆茸毛少;铃卵圆形,吐絮畅,易收摘。第一果枝节位6.4-7.7节,单株果枝数13.9-14.9台,单株结铃21.2-24个,单铃重6.3-7.0g,子指11-11.9g,衣分38.8-40.7%,霜前花率86.2-96.2%。

      抗病鉴定:2011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性鉴定:枯萎病指3.4,黄萎病指21.2,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2年鉴定:枯萎病指2.9,黄萎病指23.1,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3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98%,Bt蛋白表达量694,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1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阳)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5mm,断裂比强度29.5 cN/tex,马克隆值4.9,整齐度指数84.9%,伸长率6.4%,反射率76.5%,黄度7.5,纺纱均匀性指数143.3。2012年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6mm,断裂比强度28.7 cN/tex,马克隆值5.2,整齐度指数84.7%,伸长率5.0%,反射率79.0%,黄度7.8,纺纱均匀性指数133.0。

      产量表现:2011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区域试验结果:9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12.3kg、86.6kg、74.6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1.3%、9.3%、12.4%;2012年续试,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301.9kg、 117.9kg 、113.5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6.5%、15.0%、14.8%。2013年河南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55.43kg、99.49kg和92.77kg,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1.75%、9.07%和10.78%。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播种,一播全苗:地膜覆盖要求4月15~20日播种;营养钵育苗要求4月初播种,4月底5月初移栽;播前认真选种晒种,提高种子的后熟度,力争一播全苗。

      2. 合理密度,促苗快长:中低水肥田,适宜的密度为每亩2500~3000株;高水肥田,适当降低密度,适宜密度每亩1800~2500株。

      3. 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同时花铃期适当早施肥,提高铃重。

      4. 虫害防治:注意棉田第四代棉铃虫及鳞翅目以外的棉田害虫的防治。前期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蓟马;中期注意防治夜蛾类害虫及介壳类害虫;后期注意第四代棉铃虫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于河南棉区春棉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6、品种名称:中棉所3018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6

      转基因生物名称:中棉所3018

      申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育 种 者:姚金波、张永山、陈伟、李燕、褚丽等

      品种来源:鲁棉研21号/库车-6

      特征特性:单价转抗虫基因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15-118天。植株塔型,较松散,株高96.7-112.0cm;叶色中绿,叶片掌状,中等大小;铃卵圆型,中等大小;第一果枝节位6.8-7.2节,单株果枝数12.9-13.9台,单株结铃20.5-22.6个,铃重5.9-6.5g,衣分39.5-41.65%,子指11.1-11.7g,霜前花率92.4-97.57%。

      抗病鉴定:2013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枯萎病指14.0,黄萎病指17.2,耐枯萎病、抗黄萎病;2014年鉴定:枯萎病指5.2,黄萎病指17.2,抗枯萎病和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5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94%,Bt蛋白表达量515,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3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0mm,断裂比强度31.2 cN/tex,马克隆值5.3,整齐度指数84.7%,伸长率5.5%,反射率76.7%,黄度8.5,纺纱均匀性指数137。2014年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3mm,断裂比强度30.8 cN/tex,马克隆值5.3,整齐度指数85.2%,伸长率5.6%,反射率77.5%,黄度7.7,纺纱均匀性指数139。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区域试验,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70.7kg、106.7kg和98.4kg,分别比对照增产10.7%、10.1%和11.1%,皮棉比对照增产极显著;2014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53.9kg、106.1kg和103.2kg,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4.1%、3.5%和4.1%。2015年常规春棉生产试验,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75.4kg、114.9kg和110.1kg,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6.2%、6.3%和8.3%。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当地温达到10℃时即可播种,露地直播以4月25日左右播种为宜,地膜覆盖以4月15日左右播种为宜。

      2、合理密植:一般肥力棉田密度以每亩3000-3500株为宜,肥力高的棉田可栽1500-3000株;

      3、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或磷钾肥,重施底肥和花铃肥,早施蕾肥、早喷叶面肥,适当补施微量元素;后期视长势情况追施叶面肥以防早衰。及时中耕与整枝打顶,当棉苗出现果枝后,应及时去掉部分叶枝;当棉株有13-18个果枝时根据长势即可打顶,提倡打小顶,摘掉一叶一心。

      4、适时化控:若蕾期、花铃期或打顶后长势过旺,可用缩节胺调控,遵循“少量多次、一次用量不宜过大”的原则。

      5、病虫害防治:二代棉铃虫可不防治,可用强力病毒杀和克黄枯控制或减缓枯黄萎病害发生。当蚜虫、棉盲蝽象、红蜘蛛等害虫的发生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进行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河南省各棉区春棉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7、品种名称: 银山14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7

      转基因生物名称: 银山14号

      申请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育 种 者:房卫平、唐中杰、赵付安、李武、吕淑平

      品种来源: 豫棉21号/银山8号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18.9-122天。植株塔型,较松散,株高93.1-106.7cm,叶色绿,叶片中等大小;茎杆茸毛稀;铃卵圆形有尖,结铃较好,吐絮畅,易收摘。第一果枝节位6.4-6.9节,单株果枝数13.2-13.4台,单株结铃21.5-23.9个,单铃重5.6-5.9g,子指10.4-11.2g,衣分39.6-42.1%,霜前花率85.3-94.4%。

      抗病鉴定:2011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枯萎病指4.4,黄萎病指33.5,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2年鉴定:枯萎病指10.7,黄萎病指23.5,耐枯萎病和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5年经农业部转基因环境安全及植物抗性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581,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阳)检测:2011年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13mm,断裂比强度29.38 cN/tex,马克隆值4.92,整齐度指数86.41%,伸长率6.31%,反射率73.18%,黄度8.69,纺纱均匀性指数149.14;2012年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4mm,断裂比强度30.3 cN/tex,马克隆值5.4,整齐度指数85.1 %,伸长率5.1%,反射率78.8%,黄度7.8,纺纱均匀性指数139.4。

      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区试,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22.8kg 、93.9kg 、81.9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8.5%、10.9%、14.8%,皮棉比对照增产极显著;2012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子棉、皮棉、霜前皮棉247.0kg 98.1kg 、92.6kg,分别比对照增产7.7%、8.8%、9.3%,比对照增产极显著。2013年参加省常规春棉生产试验,10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66.78kg、105.9kg和99.4kg,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9.64%、10.7%和11.3%。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适宜育苗移栽、春直播种植;可在4月上旬育苗,直播于4月中下旬,盖膜于4月中旬;种植密度以每亩3000株左右为宜。

      2、田间管理:底肥,尿素10-15kg,复合肥40kg。套种棉麦收后亩尿素10kg,钾肥10kg;盛花期尿素20kg以上;打顶后注意补施盖顶肥。缩节安化调,开花前一般不用生长抑制剂;开花后酌情轻控,一般缩节安用量:初花期0.8-1g/亩,盛花期7--8月初1g-1.5g/亩。遇旱适时浇水,遇涝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3、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和盲蝽象,中后期抓好甜菜夜蛾和棉铃虫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河南省各棉区春棉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8、品种名称:百棉15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8

      转基因生物名称:百棉15

      申请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者:张金宝、王清连、王清田

      品种来源:BM0401/BMD0488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10-122天。植株塔型,较松散,株高92.9-101.7cm,叶色绿,叶片大小适中;茎杆茸毛稀;铃卵圆形,结铃较好,吐絮畅,易收摘。第一果枝节位6.3-6.5节,单株果枝数13.3-14.3台,单株结铃19-21.5个,单铃重5.8-6.4g,子指10.5-11.4g,衣分39.2-41%,霜前花率83.8-94.9%。

      抗病鉴定:2011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性鉴定:枯萎病指2.3,黄萎病指23.3,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2年鉴定:枯萎病指1.4,黄萎病指36.2,高抗枯萎病、感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5年经农业部转基因环境安全及植物抗性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抗虫鉴定:抗虫株率98%,Bt蛋白表达量704,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1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安阳)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3mm,断裂比强度28.6 cN/tex,马克隆值5.2,整齐度指数86.6%,伸长率6.3%,反射率74.3%,黄度8.1,纺纱均匀性指数144.4。2012年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mm,断裂比强度30 cN/tex,马克隆值5.4,整齐度指数85.6%,伸长率5.2%,反射率78.1%,黄度6.7,纺纱均匀性指数139.3。

      产量表现:2011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区域试验: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27.0kg、94.5kg、80.8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5.9%、8.1%、8.3%,皮棉比对照增产极显著;2012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50.3kg 、98.8kg、92.2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9.1%、9.6%、8.9%,皮棉比对照增产极显著。2013年河南省常规春棉生产试验:10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63.00kg、103.4kg和94.8kg,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8.08%、8.1%和9.9%。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一播全苗:春直播或地膜覆盖要求4月15~20日播种;营养钵育苗要求4月初播种,4月底5月初移栽。播前认真选种晒种,提高种子的后熟度,力争一播全苗。

      2. 合理密度:适宜的密度为每亩2500~3000株;高水肥田,适当降低密度,适宜密度每亩1800~2500株。

      3. 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同时,花铃期适当早施肥,提高铃重。

      4. 虫害防治:注意棉田第四代棉铃虫及鳞翅目以外的棉田害虫的防治。前期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蓟马;中期注意防治夜蛾类害虫及介壳类害虫;后期注意第四代棉铃虫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各棉区春棉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9、品种名称: GB819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9

      转基因生物名称: GB819

      申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育 种 者:李俊文、龚举武、石玉真、刘爱英、商海红等

      品种来源: sGK中156/Y135-8系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常规春棉品种。平均生育期114-119天。植株塔型,较松散,株高103-108.5cm,叶色深绿,叶片掌状;茎杆中毛;铃卵圆形,中等偏大;吐絮畅,易收摘。单铃重5.6-6.3g,衣分39.3-42.26%,子指10.5-10.6g,果枝数14-14.3台/株,第一果枝节位6.4-7.1,单株结铃22.5-25.9个,霜前花率95.0-95.8%。

      抗病鉴定:2012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性鉴定:枯萎病指18.1,黄萎病指33.1,耐枯萎病和黄萎病;2013年鉴定:枯萎病指13.0,黄萎病指28.1,耐枯萎病和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4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98%,Bt蛋白表达量791,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安阳)检测:2012年上半部平均长度31.3mm,断裂比强度33.8 cN/tex,马克隆值4.9,整齐度指数86.5%,伸长率5.3%,反射率79.9%,黄度6.9,纺纱均匀指数165.0;2013年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87mm,断裂比强度32.88 cN/tex,马克隆值5.21,整齐度指数85.58%,伸长率4.93%,反射率78.53%,黄度7.5,纺纱均匀指数151.00。

      产量表现:2012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区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74.4kg、108.5kg、103.9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5.5%、5.9%、7.2%;2013年续试,9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255.4kg、97.9kg、 93.2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5.5%、6.7%、6.4%。2014年参加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9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56.90kg、108.46kg和102.24kg,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9.48%、11.25%和10.59%。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与密度:4月中下旬适时播种。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2000~2500株、中等水肥地块2500~3000株、旱薄地3000~3300株。

      2、肥水管理:每亩底肥鸡粪3方,磷酸二铵25 公斤,尿素10公斤,氯化钾10公斤;重施花铃肥,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 公斤,钾肥5-7 公斤;补施盖顶肥,追施尿素5公斤,后期用2 %尿素及0.5 %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防止蕾铃脱落。

      3、全程化调:化调次数应少量多次。该品种发苗快、长势强、后期长势稳,第一次应根据棉花长势适当提前,用缩节胺0.5-1g/亩,初花期、打顶后7天后用缩节胺分别为1-2g/亩和3-4g/亩。

      4、病虫害防治:苗期中耕结合平衡施肥,选用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与高效杀菌剂复配使用,达到防病壮苗;虫害的防治重点是蚜虫、棉盲蝽象、红蜘蛛。要精选高效低毒农药,确保棉花优质高产。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各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五、花生品种

      1、品种名称:豫花47号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6001

      申请单位:花生遗传改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育 种 者:张新友、汤丰收、董文召、黄冰艳、徐静

      品种来源:豫花9326 /豫花15号

      特征特性:属普通型花生品种,生育期109-114天。疏枝直立,主茎高34.9-51cm,侧枝长39.8-52.9cm,总分枝7.2-7.4个,结果枝6-6.4条,单株结果数15-16.4个,单株饱果数11.2-11.6个;叶片绿色、椭圆形;荚果普通形,果嘴中等,网纹粗、较深,缩缢较浅,百果重213.1-224.6g;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仁重84-90 g,出仁率67.2-70.5%。

      抗病鉴定:2013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网斑病、颈腐病,中抗叶斑病,感锈病;2014年鉴定:高抗褐斑病、颈腐病,感网斑病、黑斑病。

      品质分析: 2013、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粗脂肪含量59.38/56.95%,蛋白质含量17.61/17.89%,油酸含量41/40.7%,亚油酸含量36.9/37.6%,油酸亚油酸比值(O/L)1.11/1.08。

      产量表现: 2013年河南省夏直播花生区域试验,9点汇总,荚果9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荚果362.9kg,籽仁245.7kg,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4.1%和 8.6%,荚果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续试,9点汇总,荚果8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荚果361.9kg,籽仁249.2kg,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7.6%和 4%,荚果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8点汇总,荚果、籽仁全部增产,平均亩产荚果344.1kg、籽仁242.6kg,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8%和9.4%。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与密度:麦垄套种于麦收前15天,夏播于6月10日前播种为宜。每亩10000-12000穴,每穴两粒。

      2、田间管理:播种前施足底肥,麦垄套种苗期要及早追肥,生育前期及中期以促为主;注意防治病虫害;花针期切忌干旱,生育后期注意养根护叶;及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花生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花生产区种植。

      2、品种名称:开农70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6002

      申请单位: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育 种 者:谷建中、任丽、邓丽、李阳、金建猛等

      品种来源:开农30/开选01-6

      特征特性:属普通型花生品种,生育期118-128天。直立疏枝,主茎高31.0-46.4cm,侧枝长34.4-50.9cm,总分枝7.6-9.6条,结果枝5.8-6.3条,单株结果数13-16个,单株饱果数9.1-10.6个;叶片绿色、椭圆形、中等大小;荚果普通型,果嘴钝,网纹粗、较深,缩缢稍浅,百果重224.4-263.4g;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仁重90.8-109.3g,出仁率70.5-71.6%。

      抗病鉴定:2012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根腐病,中抗叶斑病、病毒病,感网斑病;2013年鉴定:抗网斑病、颈腐病,中抗叶斑病,感花生锈病;2014年鉴定:高抗褐斑病、颈腐病,感网斑病、黑斑病。

      品质分析:2012~2014年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粗脂肪含量58.05%/58.06%/57.18%,粗蛋白含量19.98%/19.55%/18.10%,油酸含量42.2%/43.6%/41.4%,亚油酸含量35.8%/34.3%/36.8%,油酸亚油酸比值(O/L) 1.18/1.27/1.13。

      产量表现:2012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6点汇总,荚果5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荚果401.0kg,籽仁282.6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10.1%和6.1%,荚果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续试,7点汇总,荚果3点增产,4点减产,平均亩产荚果367.5kg,籽仁263.0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1.0%和0.1%,荚果增产未达到显著水平;2014年续试,9点汇总,荚果8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荚果411.9 kg,籽仁293.5kg,荚果、籽仁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4.5%和2.8%,荚果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2015年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8点汇总,荚果、籽仁全部增产,平均亩产荚果360.3kg、籽仁256.3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10.3%和11.4%。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麦垄套种于5月15日~20日,每亩10000~11000穴;夏播种植6月10日前,每亩11000~12000穴;每穴2粒。

      2、田间管理:施足底肥,以农家肥和氮、磷、钾复合肥为主,辅以微量元素肥料;注意防治蚜虫、棉铃虫、蛴螬等害虫危害;生育中后期注意防止网斑病的发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花生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花生产区种植。

      3、品种名称:濮花28号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6003

      申请单位:濮阳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荆建国、聂红民、陈翠霞、李振华、李洁等

      品种来源:濮9412/鲁花14号

      特征特性: 属普通型花生品种,生育期110-115天。疏枝直立,主茎高33.3-46.2cm,侧枝长37.5-49cm,总分枝9-10.3条,结果枝7.2-8条,单株结果数15.8-18.2个,单株饱果数10.8-13.1个;叶片浓绿色、椭圆形;荚果普通型,果嘴锐,网纹多细、较深,缩缢较深,百果重193.3-203.7g;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仁重77.9-81.8g,出仁率73.2-73.8%。

      抗病鉴定:2013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网斑病、颈腐病,中抗叶斑病,感锈病;2014年鉴定:高抗褐斑病、颈腐病,耐网斑病,感黑斑病。

      品质分析: 2013、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粗脂肪含量55.61/46.96%,蛋白质含量18.46/22.29%,油酸含量46.1/44.6%,亚油酸含量33/35.8%,油酸亚油酸比值(O/L)1.4/1.25。

      产量表现: 2013年河南省夏播花生区域试验,9点汇总,荚果9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荚果350.1kg,籽仁256.8kg,荚果、籽仁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1%和 13.5%,荚果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续试,9点汇总,荚果9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荚果365.9kg,籽仁270.3kg,荚果、籽仁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8.8%和12.8%,荚果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8点汇总,荚果、籽仁全部增产,平均亩产荚果344.4kg、籽仁251.7kg,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9%和13.5%。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麦垄套种于5月15日左右,每亩10000-12000穴;夏直播6月10日前,每亩11000-12000穴;每穴2粒。

      2、田间管理:应以基肥为主,辅以微量元素肥料;初花期酌情追施尿素或硝酸磷肥;高水肥地块或雨水充足年份要控制旺长,通过盛花期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将株高控制在40-45cm。注意防治蚜虫、棉铃虫、蛴螬等害虫危害。及时收获,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花生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花生产区种植。

      4、品种名称:远杂12号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6004

      申请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育 种 者:张新友、汤丰收、董文召、秦利、张忠信

      品种来源:远杂9307 /粤油7号

      特征特性:属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生育期109-114天。疏枝直立,主茎高28.3-42.1cm,侧枝长35.6-46.8cm,总分枝8.3-8.7条,结果枝6.5-6.8条,单株结果数16-17.5个,单株饱果数13.2-13.6个;叶片绿色、宽椭圆形、中等大小;荚果多茧形,果嘴不明显,网纹粗、较深,缩缢浅,百果重174.8-188.2g;籽仁多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仁重67.4-69.8g,出仁率71.2-71.9%。

      抗病鉴定:2013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叶斑病、颈腐病,感网斑病、锈病;2014年鉴定:高抗褐斑病、颈腐病,感网斑病、黑斑病。

      品质分析: 2013、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粗脂肪含量58.44/54.90%,蛋白质含量17.43/20.00%,油酸含量34.8/35.5%,亚油酸含量42.4/42.9%,油酸亚油酸比值(O/L)0.82/0.83。

      产量表现: 2013年河南省夏播花生区域试验,9点汇总,荚果7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亩产荚果343.5kg,籽仁247.3kg,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8.0%和9.3%,荚果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续试,9点汇总,荚果5点增产,4点减产,平均亩产荚果348.0kg,籽仁247.8kg,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3.5%和3.4%,荚果增产达显著水平。2015年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8点汇总,荚果、籽仁全部增产,平均亩产荚果343.6kg、籽仁245.7kg,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6%和10.8%。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夏播种植6月10日前,每亩11000-12000穴,每穴2粒。

      2、田间管理:应以基肥为主,辅以微量元素肥料;初花期酌情追施尿素或硝酸磷肥;高水肥地块或雨水充足年份要控制旺长,通过盛花期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将株高控制在40-45cm。注意防治蚜虫、棉铃虫、蛴螬等害虫危害。及时收获,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花生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花生产区种植。

      5、品种名称:信花425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6005

      申请单位: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余明慧、石守设、张顺、胡建涛、程辉等

      品种来源:鲁花9号/白沙1016

      特征特性:属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生育期110-114天。疏枝直立,主茎高35.8-48.5cm,侧枝长39.5-51cm,总分枝8.7-9.6条,结果枝6.7-7.3条,单株结果数13.9-20个,单株饱果数10-14.4个;叶片绿色、宽椭圆形;荚果多茧形,果嘴短,网纹细、较深,缩缢浅,百果重183.5-202.7g;籽仁多桃形,种皮粉红色,百仁重71.5-81.6g,出仁率71.7-75.2%。

      抗病鉴定:2013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高抗网斑病,中抗叶斑病,抗颈腐病,感锈病;2014年鉴定:高抗褐斑病,感黑斑病,耐网斑病、颈腐病。

      品质分析: 2013、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粗脂肪含量58.33/52.02%,蛋白质含量19.22/24.33%,油酸含量39/38.1%,亚油酸含量36.4/39.7%,油酸亚油酸比值(O/L)1.07/0.96。

      产量表现: 2013年河南省珍珠豆型花生区域试验,9点汇总,荚果8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荚果314.5kg,籽仁232.4kg,分别比对照远杂9102增产7.6%和6.2%,荚果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续试,9点汇总,荚果6点增产,3点减产,平均亩产荚果342.1kg,籽仁257.0kg,分别比对照远杂9102增产4.2%和1.3%,荚果增产不显著。2015年河南省小粒型花生生产试验,7点汇总,荚果、籽仁全部增产,平均亩产荚果293.7kg、籽仁212.5kg,分别比对照远杂9102增产8.5%和5.6%。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与密度:春播种植于4月下旬,每亩9000-10000穴;夏播5月25-6月10日,每亩11000-12000穴;每穴2粒。

      2、田间管理:基肥以农家肥和氮、磷、钾复合肥为主,辅以微量元素肥料,高水肥地块或雨水充足年份要控制旺长;注意防治叶斑病、网斑病、蚜虫、蛴螬等病虫害;及时收获、晒干储存。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花生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花生产区种植。

      六、西瓜品种

      1、品种名称:百庆4号

      审定编号:豫审西瓜2016001

      申请单位:河南大学

      育 种 者:李国申、李锁平、王子成、李直、尚新江等

      品种来源:V803×H806

      特征特性:属中晚熟西瓜品种,全生育期89-121天,果实发育期29-36天。植株分枝性中等,易座果;叶色深绿,叶形呈掌状深裂,缺刻中;第一雌花开放节位5-10节,雌花间隔5-8节;果实长椭圆型,果型指数1.2-1.4,果皮黑色有黑条纹,平均单瓜重4.5-5.1kg,果皮厚1.2-1.3cm,果皮硬,耐贮运;果肉大红色,肉质脆;种子卵圆形,深褐色,千粒重47g。

      抗病鉴定:201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苗期接种鉴定:感病毒病(病情级数3.03),感枯萎病(枯死率72.09%)。

      品质分析:201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检测:中心糖10.78%,边糖8.62%。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中晚熟组西瓜品种区域试验,7点汇总4增3减,平均亩产3030.9kg,比对照凯旋2号增产6.0%,增产极显著;2014年续试,7点汇总5增2减,平均亩产3264.4kg,比对照凯旋2号增产6.4%,增产不显著。2015 年河南省中晚熟组西瓜品种生产试验,7点汇总5增2减,平均亩产3322.47kg,比对照凯旋2号增产4.4%。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与密度:保护地栽培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育苗,搭架栽培每亩种植1100株左右,地爬栽培每亩660株左右;地膜栽培于3月上中旬育苗,地膜栽培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直播,每亩660株左右。

      2、田间管理:深施、重施基肥,座果后浇足膨瓜水;苗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蚜虫,开花座果期防玉米螟、枯萎病、病毒病;果实定个后防治鸟、鼠害;适时采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西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西瓜产区种植。

      2、品种名称:大红宝

      审定编号:豫审西瓜2016002

      申请单位:河南省杜庄主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杜应科、李卫华、王晓华、杜文龙、杜同文等

      品种来源:LG67XWD-16

      特征特性:属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92-121天,果实发育28-35天,植株分枝性强,易座果;叶色深绿,叶形呈掌状深裂,缺刻中;第一雌花着生节位5-10节,雌花间隔4-9节;果实椭圆型,果型指数1.35-1.48,瓜皮绿色,有细网纹,单瓜重4.22-5.4 kg,果皮1.04-1.3 cm,果皮硬,较耐储运;果肉大红,肉质脆;种子卵圆形,棕褐色,千粒重50g。

      抗病鉴定:201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苗期接种鉴定:感病毒病(病情级数2.52),感枯萎病(枯死率98.08%)。

      品质分析:201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检测:中心糖11.2%,边糖8.5%。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中晚熟西瓜品种区域试验,7点汇总4增3减,平均亩产3004.6kg,比对照凯旋2号增产5.1%,增产极显著;2014年续试,7点汇总4增3减,平均亩产3151.4kg,比对照凯旋2号增产2.7%,增产不显著。2015年河南省中晚熟西瓜品种生产试验, 7点汇总7点增产,平均亩产3423.7kg,比对照凯旋2号增产7.6%。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与密度:3月中下旬育苗,4月中下旬移栽;直播于4月中下旬;株行距60cm×200cm,每亩600株左右。

      2、田间管理:采用三蔓或双蔓整枝均可,每株选留瓜1-2个果,主蔓第二或第三雌花座果为宜,注意选果定果。坐果前适当控制水肥,坐瓜后确保水肥充足,多施农家肥,少施氮肥。注意轮作倒茬,多年重茬种植,应采取嫁接换根的方法,防止枯萎病的发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西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西瓜产区种植。

      3、品种名称:朝晖

      审定编号:豫审西瓜2016003

      申请单位:开封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谭慧明、于玉红、焦书升、李超、杜晓莉等

      品种来源:早T-8×ks-28-906

      特征特性:属早熟西瓜品种,全生育期93-109天,果实发育期28-35天。植株分枝性中等,易座果;叶色深绿,叶形呈掌状,缺刻中;第一雌花开放节位5-14节,雌花间隔4-7节;果实椭圆型,果型指数1.17-1.24,果皮绿色,上覆深绿色锯齿形条带,单瓜重3.65-4.31kg,果皮厚0.91-1.12cm,果皮韧,耐贮运;果肉鲜红色,肉质脆;种子短卵圆形,浅褐色,千粒重55g。

      抗病鉴定:201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苗期接种鉴定:感病毒病(病情级数2.93),感枯萎病(病株率79.55%)。

      品质分析:201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检测:中心糖12.5%,边糖7.9%。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早熟组西瓜品种区域试验,7点汇总4增3减,平均亩产2992.2kg,比对照豫星增产4.2%,增产极显著;2014年续试,7点汇总6增1减,平均亩产2851.1kg,比对照豫星增产2.3%,增产不显著。2015 年河南省早熟组西瓜品种生产试验,7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3106.6kg,比对照豫星增产6.2%。

      栽培技术要点:

      <!--[if !supportLists]-->1、<!--[endif]-->播期与密度:保护地栽培2月中上旬育苗,地膜栽培3月上旬育苗,苗龄30天左右;每亩种植850-900株。

      2、田间管理:施足底肥,浇好底墒水,坐果前适当控制水肥,坐果后加强水肥管理,重施有机肥;两蔓整枝,坐果期及时摘除根瓜,第2、3雌花留果,人工辅助授粉;及时防治病虫害;采收前7天停止灌水,适时采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西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西瓜产区种植。

      4、品种名称:福新7号

      审定编号:豫审西瓜2016004

      申请单位:河南省庆发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蔡毓新

      品种来源:ZCH5-1 ×ZS2-2

      特征特性:属早熟西瓜品种,全生育期93-112天,果实发育期27-34天。植株分枝性强,易座果;叶色绿,叶形呈掌状深裂,缺刻中;第一雌花开放节位5-8节,雌花间隔4-6节;果实圆型,果型指数1.02-1.13,果皮深绿色,覆黑色均匀宽条纹,平均单瓜重3.71-4.05kg,果皮厚.98-1.14cm,果皮坚韧,耐贮运;果肉大红,肉质脆;种子卵圆形,深褐色,千粒重62g。

      抗病鉴定:201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苗期接种鉴定:感病毒病(病情级数2.19),感枯萎病(枯死率90.32%)。

      品质分析:2016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检测:中心糖10.7%,边糖8.6%。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早熟组西瓜品种区域试验,7点汇总5增2减,平均亩产2947.6kg,比对照豫星增产2.7%,增产不显著;2014年续试,7点汇总5增2减,平均亩产2951.9kg,比对照豫星增产5.9%,增产显著。2015年河南省早熟组西瓜品种生产试验,7点汇总5增2减,平均亩产3073.3kg,比对照豫星增产5.0%。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与密度:大棚栽培于1月下旬或2月上旬育苗;小拱棚栽培于2月下旬或3月上旬育苗;地膜覆盖及露地栽培于3月上中旬育苗;密度800-1200株/亩。

      2、田间管理: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起宽高垄覆宽地膜,育苗移栽,第二雌花留瓜,及时追肥浇水。若嫁接栽培则更能发挥品种增产潜力。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西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西瓜产区种植。

      5、品种名称:华晶十三

      审定编号:豫审西瓜2016005

      申请单位:洛阳市农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西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育 种 者:朱学杰、朱真真、朱忠厚、朱学宏

      品种来源:01F×102B4

      特征特性:属早熟小果型西瓜品种,全生育期87-115天,果实发育期29-37天。植株分枝性强,易座果;叶色深绿,叶形呈掌状深裂,缺刻深;第一雌花开放节位6-10.8节,雌花间隔4-10节;果实圆型,果型指数1.01-1.04,花皮,浅绿色果皮覆深绿色齿条,平均单瓜重1.76-1.83kg,果皮厚0.47-0.55cm,果皮较韧,耐贮运;果肉红色,肉质脆;种子卵圆形,深褐色,千粒重48g。

      抗病鉴定:201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苗期接种鉴定:感病毒病(病情级数3.22),轻抗枯萎病(枯死率65.57%)。

      品质分析:201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检测:中心糖12.4%,边糖9.4%。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小果型西瓜品种区域试验,6点汇总5增1减,平均亩产2794.6kg,比对照金玉玲珑增产9%,增产不显著;2014年续试,6点汇总5增1减,平均亩产3357.5kg,比对照金玉玲珑增产5.5%,增产不显著。2015年河南省小果型西瓜品种生产试验,6点汇总6点增产,平均亩产3401.2kg,比对照金玉玲珑增产9.1%。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与密度:保护地立架栽培于12月上旬至3月上旬育苗,露地栽培于3月上中旬育苗或3月下旬至4月上旬直播;秋季延后栽培也应在保护地进行,以6月育苗移栽,10月1日前后成熟为好。保护地每亩种植2000-2200株/亩,爬地栽培每亩800-1000株,双蔓或三蔓整枝,第三雌花留果,每株1果。

      2、田间管理:重施基肥,轻施提苗肥,巧施座果肥,浇足膨瓜水,整个生育期以促为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西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西瓜产区种植。

      七、小麦品种

      1、品种名称:春丰0017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6001

      申请单位:张三坤

      育 种 者:张三坤 刘建宗 刘万代 牛秋萍 袁志平等

      品种来源:兰考906/豫麦18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多穗型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11.5-222.3天。幼苗半直立,叶色青绿,长势偏旺,冬季抗寒能力差,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春季发育快,抽穗早;株型半松散,穗下节间长,旗叶宽大半披,蜡质重,平均株高70.8-79.1cm,抗倒能力一般;纺锤形穗,穗层整齐,成熟落黄好;籽粒半角质,白粒,黑胚率低;产量构成三要素为:亩成穗38.2-42.9万,穗粒数29.2-34.2粒,千粒重39.1-41.3g。

      抗病鉴定:2009-2010年连续两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叶锈病,高感白粉病,中感纹枯病。

      品质分析:2009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容重804g/L,蛋白质含量13.6%,湿面筋含量28.4%,降落数值413s,吸水量56.9mL/100g,形成时间1.5min,稳定时间2.1min,弱化度158F.U,沉淀值59.5mL,硬度62HI,出粉率69%。2010年检测:容重842g/L,蛋白质含量14.26%,湿面筋含量32.4%,降落数值436s,吸水量59.8mL/100g,形成时间3.0min,稳定时间3.4min,弱化度70F.U,沉淀值68.5mL,硬度61HI,出粉率71.5%。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河南省南部稻茬麦组区域试验,5点汇总,3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亩产374.9kg,比对照品种豫麦18-99增产4.95%,不显著;2009~2010年度续试,6点汇总,6点增产,平均亩产389.1kg,比对照品种豫麦18-99增产10.38%,达极显著水平,两年汇总平均增产点率81.8% 。2010~2011年度河南省南部稻茬麦组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亩产396.2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2%。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最佳播期10月15~25日。亩播量7~8kg,晚播可适当增加播量。

      2、田间管理:施足底肥,一般亩施小麦专用肥40~50kg。在生长正常情况下,早春应加以控制,推迟肥水运用时期,以免群体过大。拔节后期至孕穗初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10kg。后期注意病虫害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南部稻茬麦区种植。